转自公众号:给生活比个Ye 点击上方“百班千人”关注我们 点击图片了解61期共读活动详情↑ 今天是教师节,首先祝老师们节日快乐!前一阵子,我们分享了深圳叶精宝老师班上学生家长写的文章(点以下链接可见): 叶精宝 发布学期阅读活动计划 让阅读贯穿全过程 结合学校语文素养活动和班级实际情况,我制定了本学期的阅读活动,一共有四项,统筹安排如下: 这是解决阅读的书从哪里来的问题。 在过去三年,做了很多的尝试:共建班级图书角,制定班级阅读公约和建立借阅制度;借用学校图书馆资源,实行书籍班班漂流活动等。但效果不明显,书是有了,但不是很爱读,或者是无法满足更多的阅读需求。 究其原因有:要么孩子们带来图书角的书,大多是自己看过的,甚至是自己不喜欢看的(这也能理解);要么是自愿原则,有些人带很多书来,有的书啥也不带,资源其实是不平衡的;再要么是带来的书籍,到了后期就躺在图书角了,纯纯变成了摆设。 暑假期间,听了李祖文老师关于“做一间读写教室”的分享。受此启发,我决定开始班级图书漂流活动,让好书能更好漂流起来。阅读第一课,就是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启动仪式。 主要的做法是: 一是每人携带一本最喜欢的书籍,让孩子遇见更多的好书;二是设立一个月阅读目标,争取能阅读5本(平均一个星期一本),把看过的书籍及时记录在阅读书目上。三是暂定每个月(两个月)初漂流一次,重新更换书籍,让书真的动起来,才能让好书活起来。 第二天和家长交流,和我分享: “他说同学书太好看了,花太多的时间在看书上,一坐下看就喊不动。也让我发愁啊!看完又能换新书回来!” 我也不知道这是抱怨,还是凡尔赛(爱读书)!哈哈! 这是我们班阅读活动的常规动作了。 这是我们班亲子阅读记录单的3.0版本。左边是记录阅读的天数,每一周和每个月自行统计下天数,填写指定的位置。右边是记录自己看过的书籍名字,日积月累,让阅读有迹可循。 主要的一些做法: 一是每天记录,家长确认。阅读30分钟是语文学科的常规作业,不会在日常作业中强调。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,家长就可以签字确认。目前已经形成习惯,支持度很高。 二是随机抽查,重点提醒。平时在检查预习、课堂笔记的时候,会随机查看阅读记录单的情况。主要是关注完成不太达标的孩子,会通过与孩子面谈,了解孩子为什么没签字的原因,逐一去引导。 同时,也会和家长了解下孩子在家阅读的情况,邀请家长一起做好协同教育。里面有写出过的一些案例:亲子阅读单,我这样做、这样用 三是定期表彰,颁发奖状。每个月我都会进行统计阅读的情况,颁发月份阅读之星”表扬卡;也会利用延时服务时间,颁发表扬卡,拍照分享到QQ群。我每次就会制作一个颁奖仪式PPT,给足仪式感。 最近半年的学习也在聚焦“整本书阅读”。之前也做过一些实践: 经过一两次的班级共读活动,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很喜欢:前期参与积极,活动分享热烈,课后作品精彩。这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的决心,也给了我很多信心。 这一学期,选定了三本书作为共读书目,《中国神话故事》《希腊神话故事》和《世界神话故事》。为何选择这三本书? 首先,链接教材,拓展阅读。四上第四单元人文主题就是“神话故事”,编排了四篇中外神话故事。同时,这三本书是四年级上册语文“快乐读书吧”的推荐书目,能更好感受神话中的魅力。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xMTIwNTA5MA==&mid=2650046937&idx=1&sn=80c71a7ee390457fb6de291970f568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