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新学期,打造“书香教室”,老师可以从这里入手→

百班千人 2024-09-12 13:30:42   阅读:151

点击上方“百班千人”关注我们

点击图片了解61期共读活动详情↑






导读

今天是教师节,首先祝老师们节日快乐!前一阵子,我们分享了深圳叶精宝老师班上学生家长写的文章(点以下链接可见):

上了一年级,从培养孩子的“书卷气”开始!


及叶老师领学生进行共读的经验分享的文章(点以下链接可见):
一张阅读单,两场分享会:新闻出身的语文老师,这样带学生进行整本书共读活动

不少读者点赞转发。新学期已至,叶老师又有新作——《新学期,从培养“书卷气”开始(老师篇)》与我们分享。文章聚焦教师如何在班级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,让书香伴随成长,让阅读丰盈人生。





叶精宝

深圳市龙华区龙飞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,一级教师,厦大传播学硕士。曾是记者,现为师者。入职以来,曾获区级奖励7项,参与3个区级课题,在《教育家》杂志发表文章,多次指导学生在《深圳青少年报》《南方都市报》等刊物上发表学生文章作品。创办班级刊物《知无央报》,带着学生做班刊公众号“知无央报”,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班级成长。



??本文结构框架??


  

发布学期阅读活动计划

让阅读贯穿全过程


结合学校语文素养活动和班级实际情况,我制定了本学期的阅读活动,一共有四项,统筹安排如下:



PART 1

图书漂流,让好书活起来


这是解决阅读的书从哪里来的问题。


在过去三年,做了很多的尝试:共建班级图书角,制定班级阅读公约和建立借阅制度;借用学校图书馆资源,实行书籍班班漂流活动等。但效果不明显,书是有了,但不是很爱读,或者是无法满足更多的阅读需求。


究其原因有:要么孩子们带来图书角的书,大多是自己看过的,甚至是自己不喜欢看的(这也能理解);要么是自愿原则,有些人带很多书来,有的书啥也不带,资源其实是不平衡的;再要么是带来的书籍,到了后期就躺在图书角了,纯纯变成了摆设


暑假期间,听了李祖文老师关于“做一间读写教室”的分享。受此启发,我决定开始班级图书漂流活动,让好书能更好漂流起来。阅读第一课,就是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启动仪式。



主要的做法是:


一是每人携带一本最喜欢的书籍,让孩子遇见更多的好书;二是设立一个月阅读目标,争取能阅读5本(平均一个星期一本),把看过的书籍及时记录在阅读书目上。三是暂定每个月(两个月)初漂流一次,重新更换书籍,让书真的动起来,才能让好书活起来。


第二天和家长交流,和我分享:


“他说同学书太好看了,花太多的时间在看书上,一坐下看就喊不动。也让我发愁啊!看完又能换新书回来!”


我也不知道这是抱怨,还是凡尔赛(爱读书)!哈哈!



PART 2

阅读记录,让足迹走起来


这是我们班阅读活动的常规动作了。



这是我们班亲子阅读记录单的3.0版本。左边是记录阅读的天数,每一周和每个月自行统计下天数,填写指定的位置。右边是记录自己看过的书籍名字,日积月累,让阅读有迹可循。


主要的一些做法:


一是每天记录,家长确认。阅读30分钟是语文学科的常规作业,不会在日常作业中强调。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,家长就可以签字确认。目前已经形成习惯,支持度很高。


二是随机抽查,重点提醒。平时在检查预习、课堂笔记的时候,会随机查看阅读记录单的情况。主要是关注完成不太达标的孩子,会通过与孩子面谈,了解孩子为什么没签字的原因,逐一去引导。


同时,也会和家长了解下孩子在家阅读的情况,请家长一起做好协同教育。里面有写出过的一些案例:亲子阅读单,我这样做、这样用


三是定期表彰,颁发奖状。每个月我都会进行统计阅读的情况,颁发月份阅读之星”表扬卡;也会利用延时服务时间,颁发表扬卡,拍照分享到QQ群。我每次就会制作一个颁奖仪式PPT,给足仪式感。



PART 3

共读分享,让氛围热起来


最近半年的学习也在聚焦“整本书阅读”。之前也做过一些实践:



经过一两次的班级共读活动,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很喜欢:前期参与积极,活动分享热烈,课后作品精彩。这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的决心,也给了我很多信心。


这一学期,选定了三本书作为共读书目,《中国神话故事》《希腊神话故事》和《世界神话故事》。为何选择这三本书?


首先,链接教材,拓展阅读。四上第四单元人文主题就是“神话故事”,编排了四篇中外神话故事。同时,这三本书是四年级上册语文“快乐读书吧”的推荐书目,能更好感受神话中的魅力。


其次,落实课标,探索实践。这三本书的神话主题,也符合课标中整本书阅读对第二学段的要求: